首页
首页 > 快讯 > > 详情

老聃简介_老聃

2023-04-23 17:43:53来源:互联网

1、3.虽然《孔子家语·观周第十一》中有:“敬叔与(孔子)俱至周,问礼于老聃……及去周,老子送之”;“孔子见老聃而问焉……老子日:„夫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如此二者,则道不可以忘也。

2、”‟直指老子即老聃,也常被作为老聃就是老子的重要证据,但是不是有传误或者后来的改易也还难说。


【资料图】

3、因为在《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和《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第六十》中同记了孔子与子贡论知人之事,在评价近世贤者时,二者都论到了十一个人,所评之语也大同小异,但其中只有十个人相同,还有一个前者作老子而后者作老莱子,从所载内容基本相同来看,应该是传者不同而所记各异导致的差异,这也就说明,孔门弟子最初知道老莱子与老子就是同一人,因而在记载孔子对同一人的评语时用的名称各不相同。

4、而在同一书中,却都找不出老聃与老莱就是同一人的任何关联或证据,所以《家语》中指老聃为老子,也就难成铁证。

5、4.《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所载孔子严事和多次称道的人以及《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和《孔子家语·弟子行》中所载孙子所评价的人,除老子和老莱子外,其他人都在《论语》、《左传》、《国语》中有所提及,有的还并见于其中之二甚至其三,如果老子即老聃,则其名必会像其他人一样在这三部书中出现。

6、5.《庄子》中所载老子事,或可信或不可信,尽管其书中视老聃为老子,但《养生主》中载有“老聃死,秦佚吊之”之事,而司马迁视而不见,既不加以采用,也不辨其是非,而称老子是莫知所终,何以如此,颇有可疑。

7、由此也可见,莫知所终的老子和寿终正寝的老聃当不是同一个人。

8、6.更难以说通的是,如果秦以前人都认定老子姓老名聃,则不至于到汉代即完全湮没无闻。

9、基于此,司马迁既对老子其人不能十分肯定,而采人了当时流传的多种说法,那么即使不把老聃作为存疑传主之一,在所谓“姓李氏,名耳,字聃”之后,也必会加上“或日姓老氏,名聃”之类。

10、即或姓老名聃之说为司马迁所不信而未加采用,汉唐间为《史记》、为《老子》作注者,亦必采摭传闻而有所反映。

11、现在完全找不到这样的材料,也就刚好说明老子并非姓老名聃。

12、7.过去通常认为关尹是老子弟子,而《庄子·天下篇》有:“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

13、建之于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贵。

14、……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

15、虽未至于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将老聃列于关尹之后,向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这很可能刚好可以说明老聃不是老子。

16、更不是关尹之师,而是在关尹之后或者原是在道家学派中地位和影响都次于关尹的人物。

17、基于以上七点,大约可以肯定,先秦旧籍中之既称老子,又称老聃,必是缘于误混之故。

18、譬如《庄子》中老子与老聃并见,既有“老子日”,又有“老聃日”,要不是已经误混的结果,就是因为谈到的并不是同一个人,所引的也不是一个人的话,甚至出处并不相同,只是因为后来都收在了传世本《老子》中,后人遂误认为一人。

19、至于《韩非子-六微》《六反》、《吕氏春秋·贵公》《当染》、《韩诗外传》和《说苑·敬慎》中所称老聃,若不是属于同一种情况,就可能是沿误的结果。

20、二 老聃即李耳当然,要说老聃不是老子,仅有上述理由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解决四个问题,那就是:老聃是不是实有其人?如果老聃不是老子,那他是谁?为什么先秦旧籍中会将老子、老聃混同?为什么先秦旧籍中所引老聃之语,又往往见于传世本《老子》之中? 在这四个问题中,第一个比较容易解决。

21、因为很多先秦旧籍中都提到了老聃其人,有的还称引了老聃之语,所以毋庸置疑,老聃必有其人,只是是不 是姓老名聃,或者原本就是作老聃无误,有待考证。

22、第二个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认定他就是李耳,这并没有错。

23、虽然传中只是说李耳字聃,并没有说明他何以会被称为老聃,但是司马迁既然认定李耳就是老子,在传中提到了另外两个在其前或在当时也被认为可能是老子的人物,而并没有谈到别的叫老聃的人,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了先秦文献中提到的老聃就是李耳。

24、也就是说,在他的看法中,李耳、老聃、老子就是同一个人。

25、而事实上,各种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载,也并不能为李耳之外的老聃提供佐证。

26、尽管有老子、老聃并列,似乎在李耳之外另有一老聃,或者说有老聃而并无李耳,但这只见于把二者视为同一人的战国及以后诸子的引述,而这本身就是混淆的结果。

27、正如前引郭沫若、高亨、孙以楷、甄长松、王树民诸先生所论,虽然似乎可以作为老聃就是姓老名聃,与李耳不是同一个人的理由,但其说都是建立在老聃即老子的基础上,如前所辨,既然前提不能成立,其结论也就站不住脚。

28、李耳之所以被称为老聃,只有两种可能,要不是他晚年之自号广泛流行而被广为称举,就是先秦旧籍中引述的话原本就不是他说的,最初称引的也不是老聃,只是因为字形相近而后来传误,在老子混淆以后,战国及以后诸子因而将老子、老聃并称。

29、比较难以说清的是第三个问题,因为不仅《庄子》、《韩非子》等书中都曾老子、老聃并见,而且往往是指同一人,尤其是《礼记·曾子问》中有三次载“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日……。

30、‟”一次载“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日有食之。

31、老聃曰:„丘,止枢就道右,止哭以听变。

32、即明反,而后行,日礼也。

33、‟”《孔子家语·子贡问》中也两载“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执髻》篇又有:“孔子曰:„然,吾昔闻老聃,亦如汝之言。

34、‟”似乎都是亲历者所记或所传,说明孔子即称老子为老聃。

35、《韩诗外传》有“子夏日:„臣闻黄帝学乎大坟……仲尼学乎老聃。

36、”又似乎可证孔门弟子也称老子为老聃。

37、但是,这里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所载各书均晚出,成于战国甚至汉代,所载并非第一手资料;二是所称老聃未必就是老子,至少《礼记》和《孔子家语》中的未必是;三是虽然后两书的记载或是本于亲记亲闻,但不能排除传误或者沿误的可能,也就是原来并不作老聃,因为传说已经混淆,其他书籍中都作老聃,因而改易。

38、而结合前文六个疑问的辨析可知,老子并非老聃,所以,可以肯定是混淆之故。

39、至于是怎么混淆的,又为什么会混淆,将在下文讨论。

40、第四个问题取决于先秦旧籍中所引老聃之语到底是不是老聃说的,即到底是出自李耳字聃号老聃者之口,还是出自与老聃形成混淆的另一人即真正的老子之口。

41、如果是老聃即李耳说的,就存在一个混入或者增益的问题,而如果原本就是老子说的,只是名字有混淆,那么,这些话见于传世本《老子》之中,也就是很自然的事。

42、因为这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简单说清的问题,所以也放到下文再详加讨论。

43、三 老伯阳与伯阳甫的误混关于老子的姓氏和名、字,虽然众说纷纭,自古辩论就有很多,但有一个问题还是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史记正义》引《朱韬玉札》及葛洪《神仙传》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

44、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聃。

45、”《史记索隐》亦称:“有本字伯阳,非正也。

46、然老子号伯阳父,此传不称也。

47、”另有刘向的《列仙传》上、《文选·反招隐诗》李善注引、边韶《老子铭》都说老子字伯阳,《文心雕龙·诸子》有“及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爰序道德,以冠百氏”之说,而陆德明《老子道德经释文》也有“老子姓李名耳。

48、河上公云名重耳,字伯阳,陈国苦县厉乡人”之语。

49、由此可见,汉唐间本有老子字伯阳或者号伯阳父的传说。

50、现在通常都认为,正因为这最初只是出于汉代神仙家之言,因而未被《史记》采录,也不可信。

51、但是,这种说法既然始于汉代,未必也就不是由来有自。

52、甚至还不能排除一种可能,那就是秦汉以来一直有老子本名伯阳的传说,只是司马迁没有采信而已。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绿萝叶子发黄怎么回事呀_绿萝的叶子发黄是怎么回事_今日热文
下一篇:最后一页

资源

课程

上海新增一名本地确诊病例